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最新文章 >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舱外维修任务细节大揭秘!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舱外维修任务细节大揭秘!

发表时间:2024-07-22 13:43:56浏览量:2992

2024年7月5日,从太空返回两个月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指令长汤洪波曾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记者:回来以后也想念空间站吧?

汤洪波:对,因为那是我们的事业,那是我们在奋斗的一个目标。所有的过去了以后,等你成功地安全地返回祖国怀抱以后,你会感觉那个地方还是很美好的。

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34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记者:这两个月会做梦梦到在天上的工作吧?

唐胜杰:会,有时候经常会梦到自己飘着,突然发现自己手这样,做梦的时候手这样突然耷拉下来之后,自己把自己吓一跳。

记者:在天上有没有做梦耷拉下来的时候?

唐胜杰:那倒没有,天上就是有时候睡起来,发现自己的两个手这样伸着,有时候会吓一跳。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江新林曾经驾驶过坦克,开过战斗机,如今又驾乘过飞船进入太空。网友戏称他从“贝塔”变成“舒克”,又变成航天员。

江新林:我感觉从我的这几个关键点上都是自己比较幸运,但是我想说的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定要把自己眼前的活、眼前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干好。等有机会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敢于拼搏,敢于拼一把。、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乘组在轨时间的纪录。这也是我国首次由第二、三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指令长汤洪波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唐胜杰和江新林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航天驾驶员。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记者:你再次去的时候发生什么变化了?

汤洪波:感觉还特别新,跟我们撤离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空间站的空间变大了,科技感更强了,以前可能就是天宫空间站是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然后货运飞船是一条直线。现在它有分支了,在节点舱往两边分,一边是问天,一边是梦天,所以说空间很大。这次一上去会师的时候,首先在天和核心舱会师,我一进去,就感觉回家一样,特别熟悉特别亲切。

记者:这是你第一次到空间站去执行任务,对你来说这个第一次给你留下印象很深的是什么?

唐胜杰:入轨初期的时候,我觉得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空间的这种错觉也会比较明显,就像我们地面倒立一样,我们倒立的话,可能一分钟、两分钟可以,但是你倒立一天,倒立两天,就会很难受,尤其是在刚进入睡眠区的时候,你从里面的布局来讲,觉得自己是躺着的。但是最难受的时候,就是开门的那一瞬间,门一开发现自己是倒挂着的。

本次任务进行了首次空间站舱外维修作业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本次任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进行了首次空间站舱外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曾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当时,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还在地面训练,根据计划,进行舱外维修的任务落到了他们头上。

记者:你们这个乘组开始,出舱就真正去面对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了是吧?

汤洪波:其实我们这一次本来原计划出舱是有些其他的任务要完成,但是因为空间站在轨过程中,那个微小的碎片击中了太阳翼,导致发电功率下降。

记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是说要越早修越好?

汤洪波:越早越好,所以说一定要出舱去维修。因为空间碎片你不知道从哪来,不知道它打哪,打了以后不知道它后果怎么样。神舟十六号根据地面的这种提示,通过一些光学设备可以拍照拍到大概确实是有一个洞,所以说一定要出舱去维修。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太阳翼就像是空间站的太阳能板,负责接收太阳能,给空间站提供电力。太阳翼功能正常与否,事关空间站的正常运转。中国空间站配备的柔性太阳翼,考虑到微小颗粒的撞击,特意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由很多独立的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即便其中一片坏了,也不会影响整体供电。而维修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汤洪波:太阳翼离这个舱体还是比较远的,你没有确定它是这个点,打着这个点,影响它发电功率的话,你是很难判断的,因为有可能还有其他点被打了,并不是说我拍到了有一个小点,或者有个小洞,然后它就是这个地方,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其他地方影响。

记者:那有可能几个点呢。

汤洪波:对,通过地面咱们科学家可以分析出来,到底是哪个地方受损了,它这个下降的功率是多少,我们应该怎么修它,因为你去修,有可能就是地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的没修好,把其他好的又给整坏了,很有这种可能性。所以说这个方案的决策过程、方案的制定以及工具的制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

记者:当你去执行这个出舱任务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晰地知道问题在哪儿了,还是说要通过出舱这种方式去验证问题是不是出在这。

汤洪波:非常清晰地知道问题在哪了,包括地面的方案,工具的设计,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工具。而且舱外航天服的那个手套,因为舱外的温差可能有上百摄氏度,所以说手套也稍微厚一点。一般的工具根本用不了,那就要专门设计工具,专门设计的这个工具好不好用,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也是不太确定的。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为了模拟太空环境,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在水下练习了好几次。

记者:像01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是不是你们在地上的时候,02、03都要去做?

江新林:对,相互补充的,我觉得我对机械这方面,还是比较擅长的,因为大学学的也是关于机械的一些知识。我们出舱维修的这些工具,那都是机械式的,所以说我上手起来会更快一些。

第一次出舱活动 准备充足

神舟十七号发射时,随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和一块太阳翼帆板。

汤洪波:这个工具因为是专门设计的,没在太空用过,不知道到底好不好用,在天上一直就是熟悉、研究它、练习它,琢磨这个东西怎么用,还真正地穿上出舱的压力服加深压力,这样子一比一地去练习。我还专门提出来就是说,我们要带一块太阳翼的帆板在舱内进行模拟,这样子我们才能够在最大限度逼真地模拟我出舱以后,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准备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出舱之前,汤洪波和唐胜杰又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训练。

汤洪波:因为出舱活动它有个气闸舱,把那个舱门一关,你什么东西准备好了就准备好了,准备不好这次出舱你就完不成任务了,因为你缺一个工具,你是完不成任务的,它不像地面,说你给我递个什么工具来,你赶紧去买一个工具来,没有,你这个可能就得重新来,打开门然后重新再进行那个。所以说出舱活动复杂就复杂在这个程序特别严谨。我们天地一体,一定要把这个关口把好,这就是这个复杂程度,挑战性也在这里面。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2023年12月21日14时10分,汤洪波打开问天气闸舱出舱舱门。两年前神舟十二号的出舱活动中,汤洪波是在舱壁自主攀爬,这一次,他登上了机械臂。在机械臂的托举下,汤洪波被转移至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相关作业点位。

随后出舱的唐胜杰在舱壁自主攀爬转移,辅助观察,配合汤洪波展开舱外作业,江新林在核心舱内进行支持工作,主要负责机械臂的操控。

记者:在现场你能给他什么帮助?

唐胜杰:他每一步操作我都会很认真地去看,如果操作跟我们之前的训练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会及时地提醒。我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舱里面有03,我外面还有01,他会相应地给我一些提示,所以我爬舱的过程中,包括站在那看他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很有底的。

江新林:我们的修复任务,是在太阳翼帆板上打三个孔,把击坏的电路给断路掉,防止发生短路现象。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由于太阳翼是发电、供电设备,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影响作业安全。因此,维修作业只能在阴影区进行。空间站大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最适合的阴影区作业窗口只有二十几分钟。

舱外维修的操作,大概有20至30个动作,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度及航天员对工具的使用熟练度要求极高。

唐胜杰:他的操作都是完美无缺,跟地面训练的,跟我们天上训练的是一模一样的。但就是出现了一些没有遇到的状况,这个时候特别着急,干着急,没有办法。正常是我们三下就能把那个孔打开,我们当时的处置预案,就是如果打不开,我们就只能等下一个阴影区。

这一刻,这不仅是对出舱航天员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勇气和决心的挑战。

记者:假如就这一轮给你的20多分钟的阴影区时间,你没有去完成的话。那要等多长时间呢?

汤洪波:等一个多小时吧。

记者:那这一个小时,你可以去做别的事吗?

汤洪波:不能做。

记者:那就只有等。

汤洪波:只能在这等待,所有人都在这等待,地面上的测控人员、指挥人员,海上的测控人员、天上的航天员,所有人都得等着。你耽误很长时间就着急了,经过几次没打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时我就提出了一个方案,我要手上去给它施加一个压力,在工具之外再施加一个压力,本来原来是设计的,不要扶的,我这个提议,地面指挥人员也很快响应了,就同意,我们就按照这个新的方案,终于把这个事情做成了。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按照程序,进行维修操作的同时还要做天地的交互确认。作业完成以后还要判断维修作业有没有达到预期,步骤和环节会增加很多。

记者:遇到了新问题,时间就变得紧了,你还希望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去解决这个新出现的问题,那一定会有一个倒计时的阶段。这个时候有没有人告诉你,现在倒计时多长时间了,你还有多少分钟的量。

汤洪波:没有,我们跟天地配合很默契,就是操作完一个动作,又进行另外一个动作,非常连贯。

记者:但是谁来判断过去了多少时间?还有多少时间?

汤洪波:反正我们的习惯就是这样,全力以赴地先把手头的活干好,就像我们打篮球的时候,我们不能盯着那个记分牌去打比赛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专注,是全力以赴,我们现在如果地面没说终止,我就一直干下去,一直全力以赴地全速地把这个事情干好。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当汤洪波把维修工具从太阳翼上撤下来的那一刻,刚好太阳冉冉升起,分秒不差。

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执行任务中的一个细节,让汤洪波至今记忆犹新。

汤洪波:我是站在机械臂的末端,我人是最靠近太阳翼的,但是它那个太阳翼柔性的它会有一定的弯曲,刚开始够不着,还是往我身体这边稍微拉了一把。我感觉好神奇,我居然在太空,可以拉着太阳翼,在这进行操作。

记者:那是一种什么感受?

汤洪波:就是满满的科技感和这种自豪感,很兴奋,我其实是个山村的孩子,我小时候就是在农村,就是我们插秧,夏天暑假的时候,湖南农村水稻田里面那个水晒得很烫,可能有五六十摄氏度,脚都下不去,烫脚。我那时候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暑假就要插秧,特别晒、特别难受,然后我就想着,天上要是有一朵云飘过来挡着这个太阳就好了,但是没想到我现在有机会能够到太空去,去维修太阳翼。这个跨越太大了,我感觉特别神奇。

汤洪波:永远相信坚持的力量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1975年,汤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那个曾在稻田里仰望天空的少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从太空俯瞰家乡。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飞行学院来招收飞行学员,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功被录取。毕业分配时,为了获得更多的飞行机会,他放弃了内地,选择了在西北大漠开战斗机。

汤洪波:神舟五号飞天以后,我当时看新闻,就是说航天员是从飞行员里面选拔的,我们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说,没准以后你也可以成为航天员,我当时说不可能,不可能。但是可能心里就有一颗这样的种子,或者说有这个概念了,后来有机会,我就想那我一定要去试试,我要努力争取。

2009年,我国开始第二批航天员招录选拔工作。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汤洪波:我在选拔的时候,我就全力以赴,每天好早休息,准备好,在现场就问那些医生、老师,这个实验,这个选拔项目的要求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我怎么样才能做好一点。我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可能刚开始没想成为飞行员,没想成为航天员。但是机会来了,我全力以赴地去做好我每天要做的这一件小事。

2010年,35岁的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这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之旅。为了这一刻,他足足准备了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而这次重返太空,仅仅间隔了两年。

汤洪波:我其实很喜欢一句话,就是永远相信坚持的力量。其实梦想还是要有的,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没准真的能够实现。

唐胜杰:从山路到太空

唐胜杰的家乡甘肃,自古以来就有着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1989年12月,唐胜杰出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家离学校很远,唐胜杰需要走上两个小时。这条漫长的上学路,唐胜杰一走就是8年。

唐胜杰:我从6岁开始上学,我一直走到了我上初中。因为我特别小,又是山路,弯弯曲曲的山路,整个走下来将近两个小时,我中午都是不回家的,在学校吃饭,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觉得累。我现在看我们家小孩现在也6岁,但是我觉得我要在6岁的时候,让他走那么远的路,我可能下不了这个决心。

记者:那当时你为什么能走下来呢?

唐胜杰:因为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记者:想过偷懒吗?

唐胜杰:没有,那时候我特别喜欢上学,因为那里有我的小伙伴。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受两个当兵的堂兄影响,参军入伍一直是唐胜杰的梦想。凑巧的是,高三那一年,空军飞行员招录的一个点就设在他们学校,他路过后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经过上百项的严格体检和层层筛选后,2008年,唐胜杰如愿以偿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从飞行学员蜕变成飞行员,需要经历一次次考核,淘汰率达到70%。为了不被淘汰,唐胜杰将各种飞行方法、数据、操作要领牢记在心,每个科目都要一遍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就这样,唐胜杰一次次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10余年间,唐胜杰的飞行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唐胜杰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实现了从天空到太空的梦想升级。

记者:如果依照第一拨、第二拨航天员,他们以10年计这种训练整个过程的话,你觉得如果我能够具备和他们一样上天的标准,我要多付出什么?

唐胜杰: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向前冲,拼命向前冲,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如果别人上完课休息了,那我就不能休息,我要更多去看一些相关的知识。之前听说12点之前航天员很少睡觉,我自己体会到了,真的是要那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2022年6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两年的刻苦训练终于让他获得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

记者:其实你前辈的10年也好,20年也好,有的是时代所限,因为的确是没那么多机会。你们赶上了,变成了一种像日常的换班了。

唐胜杰:我们开玩笑说铁打的空间站,流水的航天员。

江新林:会开坦克和飞机的航天员

2024年3月2日5时40分,江新林打开问天气闸舱出舱舱门,登上机械臂遨游太空,从坦克到战斗机再到空间站,江新林的人生越飞越高。1988年,江新林出生在河南开封杞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考后的那年夏天,为了替父母减轻负担,江新林曾跟着哥哥外出打工。

江新林:我记得很清楚,一个火车站,当时火车站要在原址上修建一个厕所,我们就在那上面挖地基。我当时年龄最小。

记者:那你这么小,在工地上能做什么?

江新林:我跟他们一样,也是拿着铁锹从地基挖土,往上翻,我有一股猛劲,但是干起来持续性还是不够。最后我就想个办法,干着干着太疲劳了,手都酸了,胳膊也举不起来的时候,我就去上个厕所,洗把脸精神精神回来继续干。吃得也不好,睡觉就是一个小的蚊帐,每天起来之后蚊帐里面全是蚊子。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江新林回家后决心要好好读书,当时他的大姐在武汉上大学,与他同年参加高考的二姐成绩并不理想,想要复读一年。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于是江新林报考了军校,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实现他的军人梦想。2006年,江新林成功被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临近毕业时,一个出乎意料的机会突然降临,空军面向各地军校招募飞行员。得知消息后,江新林决心飞向更宽广的天际。他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上这个军校,是因为你想减轻家里的负担。顺着这个起点去考虑的话,你应当稳妥地找一份继续往前发展的道路,但是你没有,你开始自己去追随自己的梦想了。

江新林:我大姐当时也是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了,家里面经济条件已经慢慢向好,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了,就想自己能拼搏一把就拼搏一把。

记者:完全两个领域,就意味着别人开始有了事业的时候,你又从零开始去学习了,你愿意吗?

江新林:愿意,现在想起来我也不后悔。因为飞行员这个职业是刀尖上的舞者,更具挑战性。我喜欢做一些挑战性的项目。

飞行生涯10年间,江新林共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时,江新林再次报了名并成功入选。2022年6月,江新林成功通过考核,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神舟十七号第二次出舱活动,江新林在机械臂的托举下转移至作业点,汤洪波在舱壁自主转移,配合江新林舱外作业,唐胜杰则在核心舱内操控机械臂进行支持。

记者:你第二次修什么呢?

江新林:这是两次任务,我们指令长第一次出舱的时候,在太阳翼帆板上打了两个孔。我的第二次出舱任务是在机械臂上,对太阳翼帆板打一个孔,然后把太阳翼箱板上一根坏掉的线缆给切断。

为了完成好任务,光是出舱时上机械臂脚限位器这个动作,江新林就在舱内练习了很多遍。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在第一次维修试验的基础上,第二次出舱活动重点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修复了前期因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影响。

记者:有了汤洪波那一次遇到紧急情况,对于你第二次做这个工作,是不是就不存在他第一次面对的那个问题和困难了?

江新林:通过第一次指令长的经验,我们反复地进行推敲,跟地面进行沟通,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手压着刀头的方式,这种方法我们在舱里面也训练到了,就是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经评估分析,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还对空间站舱体状态进行了巡检。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意义。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除了完成两次出舱任务,神舟十七号乘组还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2024年3月14日,神舟十七号乘组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顺利完成了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取回工作。

汤洪波:当时我们拿回来一看惊呆了,这么大一个盒子在舱外暴露了很长时间,它的反应各种各样,不一样。它其实有些是为将来的月球或者是说深空探测,或者是其他航天器设计进行一些材料的实验,我感觉这个东西特别好。

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时,汤洪波曾将小红薯作为个人物品带上了空间站,这一次,空间站已经有了被称为“太空菜园”的太空栽培装置。

汤洪波:现在的太空菜园它有一套的流程,包括浇水、施肥、播种,包括温度、湿度,这就是我们载人航天的一个特色,可能刚开始只是一个点子,后来经过不断地迭代,太空菜园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大。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跟随他们一起到来的还有几位特殊的成员——斑马鱼。神舟十八号乘组要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汤洪波:鱼刚一上去了以后,它不像地面老是这样游来游去,它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就翻着肚子在那里游,就翻着肚子吃东西。你要在地面它翻着肚子可能就是不行了,但是在太空我们知道它也晕了,挺有意思的。

“我们在太空修帆板”,揭秘舱外维修任务细节!

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共同生活5天后,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作别空间站,启程返回地球。17时46分,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记者:第二次能够重返空间站,很快就实现了。下一个梦想是什么?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登月了,你敢不敢往那想?

汤洪波:按照我惯有的想法,我肯定是不会跟别人说我有这种想法,但是其实你说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应该是我们每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上九天揽月”。在一个数字化场景里面,我拍了一张照片,就是我站在月球上遥望地球,那也是我的梦想,所以说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一个国家蒸蒸日上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幸福和幸运。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神舟十七号 空间站 维修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